建筑与联合
——设计行动、大众与公共性
(NAM讨论)



130×184mm
80页
2018年11月第1版

鸣谢:408研究小组、城市建筑、定海桥互助社
封面绘制:朱建林

目 录

策划者的话(徐磊青、言语) / 1

引文
 超建筑领域的思想读解 建筑中不被消费的部分(赵城琦) / 7

1、空间变革
 柄谷行人与任何一种可能的空间革命(吉琛佳) / 15
 公共空间:变革,然后回归生活(赖文波) / 20

2、设计行动
 住宅规划的本质是一种保守主义吗?(陈诗雨) / 27
 暗流涌动之问:从抵抗到后异化时代(张溪芮) / 31

3、辩证的避难所
 NAM视角下公共性地方行动实践之审视(言语) / 39
 碎片与共同体:反资本主义的避难所(刘烨) / 45

4、技术与大众
 似而缺失的技术批判(何竞飞) / 51
 大众与海盗(翁佳) / 56

附录
 建筑与联合(柄谷行人,卢南迪译,言语校) / 61

策划者、作者及译者简介 / 78

 

近期国家在基层社区自治层面大力推行公益组织与共同体建设,以“微更新”“乡村营造”“公私合营”等方式在公共空间的设计层面上落地。这种共同体的构建与联合、以第三方存在方式促进的公益组织,帮助重新形成了公共领域。它是真正社会意义上的公共空间。柄谷行人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,作品涉足建筑、空间行动、思想史等一系列命题,对联合、共同体和社会组织颇有研究,关于合作社、社区货币、社会组织等方面著述与实践颇多。本次讨论围绕其著作《新联合主义运动原则》在中国社区设计语境内的延伸展开,邀请了八位在不同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耕耘的作者——赵城琦、赖文波、吉琛佳、刘烨、陈诗雨、翁佳、张溪芮、言语;他们借助柄谷行人对共同体与行动的考察,并且从自己的领域与行动主义的公共性视角,分别对建筑不可被消费的部分、公共生活、空间变革的可能、反抗空间、住宅规划、大众与资本、对高线公园的分析、中国的行动主义实践来讨论各领域延展出的公共性的话题。
  这辑文章曾作为学者论坛“公共空间公共性的设计行动——基于社会共同体和社会公益组织相关理论的讨论”发表于《城市建筑》2018年8月刊,但由于篇幅、档期与主题变动等原因有所压缩。这里呈现的是完善后的面目,作者和文章次序按结构逻辑需要排布。(徐磊青、言语)

相 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