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艺中心和朋友们

117×186mm
148页
2023年2月第1版
策划:穿针引线
编辑:陆思培、陈燕馨、冯俊华
翻译:陆思培、陈燕馨、谢赢盈、许观奇
装帧:欧飞鸿
排版:冯霍
支持: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、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
目 录
引言(陆思培) / 9
关于实践方法的关键词
开场白 / 17
关键词
透过我的双眼(安妮·詹姆斯) / 25
反-叙事/论述(法米·惹札) / 33
证据(伊姆里·纳苏蒂安) / 39
多重视角(沙姆苏·阿兹哈) / 43
信仰(法伊克·夏万·库西里) / 47
信任(王泰思) / 51
社会参与者(郑家荣) / 55
见证者,见证着(陈丰爱) / 59
演后谈 / 65
附录一
一个空间,一个地方(郑家荣) / 77
空间行为守则 / 87
附录二
从儿童戏剧到社区参与型艺术(郑家荣) / 101
Ⅰ 马来西亚儿童戏剧与艺术教育的联系 / 105
1. 1970年代的国家工程和试验 / 105
2.对艺术教育的影响 / 107
3.另类儿童戏剧的出现 / 108
4.区域共鸣和地方图书馆 / 112
5.儿童戏剧的现状 / 114
Ⅱ 非官方艺术教育带来的新方向 / 118
1.扩展的实践 / 122
2.儿童 / 125
3.移动 / 127
4.工作室、舞台、街道、现场 / 130
5.网络 / 133
Ⅲ 展望 / 136
1.马来西亚儿童戏剧的其他线索 / 136
2.社区和社会参与的艺术项目 / 138
3.非正式艺术教育的区域网络 / 139
4.新兴国家生态系统中的文化戏剧工作 / 141
5.性别意识和非殖民化视域下的马来西亚表演艺术和教育实践历史 / 142 |